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

再見!宇宙戰艦大和號,談櫻花精神與神風特攻



文/高町疾風ST

1974年TV版播出,1978年上映
時間算算也是日本二戰後重建期快要進入泡沫經濟高峰的時候,那群二戰出生的小孩大部分也成為社會中堅份子,所以這種片子會出現並不是偶然,有其時代意義的存在,不過台灣有播這部非常讓人驚訝就是了,整部片子充滿日本軍國主義、軍事主義還有政治思想,更別說原本的標題還有日本大艦巨砲主義代表的大和,真不知道審核如何過去的,不過看完臺版OP,突然能理解為什麼能過當年國民黨的審查了……。(下面是台版OP)


宇宙戰艦大和號的主題曲

聽曲風就像是行軍樂,歌詞的意境就是軍隊要出去遠征,那些人的心情。

衣服

大和號的船員穿的是海軍軍服,而實際上看敵方將領的穿著將領的穿著,你會發現到實際上是穿刻板印象中古世紀歐洲貴族的穿著,很明顯看得出來實際上是暗指西方國家,雖然穿歐式服裝,但明眼一看也知道是臉塗成藍色或綠色的美國人。

大和號本身意義

大和型戰艦是大艦巨砲主義最後的殘光,其系列第一作就是大和號,日本自詡大和民族,對大和號自然有某種感情在裡面,所以選大和號從深海裡撈起來改造並不是沒有道理,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強力武器大家都知道是波動砲,波動砲的砲口本來的原貌是日本的櫻花徽章,而櫻花是日本的國花,櫻花盛開的時候很美,落下來的時候更美,日本人主要賞櫻不只是賞盛開的樣子,更喜歡櫻花落下來那種純潔美,櫻花也常和武士道做聯想,舊日本軍也有用散落的日本櫻花那種純潔美來(特攻機上有櫻花)暗喻自己的神風特攻行為,至於這部裡面對神風特攻的想法詮釋,後面會詳細說明。另外劇中幾乎所有地球軍的兵力都被白色彗星給摧毀殆盡,然後敵方首領派出使者來給他們選項,不是投降就是死的時候,藉由一個小孩子的口吻使大家想起大和號存在,甚至重燃希望之火,可以發現本片塑造那種精神是很成功的。

宇宙中的太平洋海戰?

大和號明明是軍艦,送上太空會不會有什麼另外的意圖或意義在裡面呢?其實很多描寫太空旅行的作品,有把航海的部分寫進去,實際上太空大致上和大海類似,歐美對大海最主要的記憶是地理大發現,所以常發現歐美那邊描述太空旅行的部份,通常是以探險和冒險為主,有戰鬥畫面通常是下船,遇到外星球原住民起衝突,實際上也和登陸之後會和當地居民起衝突是差不多的道理,不然就是船艦當航空母艦,不過雖然是打仗,但這些作品整體看起來還是去探險,航母戰鬥是附加的,而宇宙戰艦大和號並不是這樣,他的目標就是去遠征來保衛地球,本質上就是去打仗的,而不是去探險的,而大和號是象徵日本人在二次大戰中信仰的大艦巨砲主義的最極致,日本的太空旅行和西方的太空旅行相反,打仗才是主要目的,探險反而比較次要,當然還是有例外的作品,例如銀河漂流(畢竟是十五少年漂流記的宇宙版......),其實想想日本歷史,除了出海捕魚之外,對海的記憶應該就是黑船入港,就是太平洋海戰,這兩個算是他們對海印象最深刻的兩個事件,也不難想像為何對航行的態度,西方和日本為什麼會差這麼多。

政府的效率?

你會發現很多片子本身,政府都是後知後覺,甚至當絆腳石,政府的效率在日本作品很難看到真的有能的政府,通常都是政府高官在那邊說這樣沒問題,然後只是淡處理或隨便處理,而主角就秘密行動,被視為反叛者,這種作品型式,不管是日美作品都有這類橋段,是不是對政府失望,可能不得而知了。

對犧牲的想法?

我先節錄電影中的對白,再來討論這部是如何看待神風特攻這件事。
沖田艦長:人類的生命是用來對抗邪惡暴力的最終武器,空手要怎麼打贏呢?死了又有什麼意義呢?任誰都會這樣想,但是古代,你還有生命,還有大和號也有生命,你要如何運用大和號的生命呢?

古代進最後面的台詞:你們以為我要去死嗎?並不是這樣?我也是為了活下去才這樣做,生命並不是數十年就結束,那種如此渺小的東西,應該是廣存於宇宙,永恆持續的東西吧,我現在要把自己的生命變成這種東西,所以不是去死。

有一些反映二戰中日本軍的想法,前面也說了,日本對櫻花的喜好上,比起盛開時後的美,日本人更喜歡落下時候的美,二戰時期的神風特攻,特別崇尚生命燃燒殆盡的美,就像有人講說日本戰鬥機飛出去就不要回來了,油快沒就直接撞下去,雖然看起來很可笑,但實際上多少還是有這種案例,最後大和號也直接和敵人相撞做神風特攻,這些台詞有美化那種犧牲的感覺,生命的意義是要綻放最大的光芒,然後立刻消逝,而精神永存,應該是這部片對犧牲這件事的看法,也多少應該是二戰神風特攻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